
《刀劍神域 愛麗絲篇》終章終於全部完結,《刀劍神域》的故事應該會告一段落,最終,B站的評價留在4.8分。在評價動輒9分的B站新番裡來說,4.8分是一個很低的評價了。不過並不是有人肆意帶節奏,《刀劍神域 愛麗絲篇》盡管有著Aniplex旗下頂級的制作陣容,實際的畫面也確實非常絢麗,但還是有不少老的刀劍迷,按耐不住自己40米的大刀,要打下差評。
1、無意義的惡趣味的場面

《刀劍神域愛麗絲篇》開始評分不斷下降的集數是第UW篇UDER WAR開始後的計算的第13集,也就是莉法被凌辱的那一集,莉法在這個故事中完全是後期湊數的角色,角色感情和UW篇的故事沒有任何交集,只是來救哥哥的,結果卻在擁有高等級賬號的前提下被怪物凌辱,這種惡趣味的場面在《刀劍神域》的故事裡也並不是第一次,只能說服了川原老賊……之後莉法甚至還被“爆眼”,一系列的惡趣味畫面只是為了增加觀眾對反派的仇恨,可以增加桐人擊敗對手後的爽感,這是非常簡單暴力的劇情安排手段,但不得不說過於簡陋,在整個系列中起到了反作用。(之前也有學妹遭凌辱的畫面)
2、單一的反派塑造

《刀劍神域》系列一大問題,就是反派都是“純粹的惡”,臉譜化的反派令人難以接受。一個反派是應該有著多面的存在的,第一季的茅場晶彥就算刻畫得不錯的反派,但其實對於茅場晶彥的刻畫是貫徹整部《刀劍神域》的,即便如此我覺得還是不夠透徹,並沒有成為《刀劍神域》的靈魂反派。而這一次的反派,幾乎又是清一色的擁有著骯髒的言行的反派,進入UW世界的反派幾乎都是如此,難免讓觀眾覺得膈應。
3、混亂的場面

UW世界大戰篇開啟後,其實主線是比較單一的,無非是,BOSS出現→強奪愛麗絲→拯救愛麗絲→支援來到→桐人復活→消滅BOSS,劇情的總體展開完全是可以猜到的。但描寫大戰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……這一點又違背了觀眾對於UW篇的期待。
為什麼?
《刀劍神域UW篇》幾乎清一色是從桐人的視角來展開故事的,從結識尤吉歐,愛麗絲,到去拯救愛麗絲,整條故事線下來,配角並不像群像劇比如《死神》那樣奪目,大家的目光都在兩位主角,桐人、尤吉歐的戰斗,但大戰開始後,完全是混戰模式,桐人又長期下線,由於之前缺乏對UW世界角色的塑造,那些單獨的戰斗,並沒有很牽動觀眾的矚目,而一直期待的桐人也再起太晚,這時候作者想到一個辦法,就是,讓以前已經塑造好的角色登場,在她們的戰斗中,感情比較容易醞釀,於是,之前作品的詩乃、亞絲娜等角色一一登場戰斗。然後,觀眾的確熟悉這些角色,但卻和UW世界觀格格不入,最終讓故事的局面顯得非常混亂,這是非常失敗的一點。

舉個例子,豬頭人的支線,觀眾是想看豬頭人的奮斗,豬頭人的憤慨嗎?不是,UW篇從頭到尾只給了豬頭人(還有包括一些支線的騎士,其他種族的戰士等)一點點的劇情,並不像一些少年漫畫裡的配角那樣,群像劇,人人奪目,所以突然給了豬頭人的支線,也不會掀起觀眾的共鳴……
4、難以分配的角色情感

《刀劍神域愛麗絲篇》描寫的角色太多了。尤吉歐的羈絆,愛麗絲的希望,本身這2個角色如果塑造好,我覺得整個UW篇就足夠了。
關鍵是就川原非要讓老角色登場,就非常失敗。

這一部,有愛麗絲的希望,和尤吉歐的羈絆,就足夠了,但川原非要灌入前作亞絲娜的思緒,來了就以桐人的“正妻”自詡,其他後宮要看沉睡的桐人居然還要亞絲娜的批准?黑人問號?
我個人覺得,前作的角色完全沒有必要登場,UW篇就是UW篇,沒必要牽扯所有的過去。尤其是莉法、詩乃這些角色,和UW篇的主線沒有任何干系,加入只會讓情感非常分散……
5、商業味過於濃厚的魔改

沒錯《刀劍神域》確實是一個商業的不能再商業的企劃,但做的也太露骨了。魔改索性穿插和劇情毫無關系的劇場版角色,還加了一首角色歌進來,盡管畫面做得十分華麗,但依然沒法讓觀眾有共鳴。在這裡看來也只是為了湊齊時間,能讓桐人在最後2分鐘的時候才醒來,還有最後一集花了點特效去制作的“星際大戰”,仿佛是“最後一集了不弄點絢麗的戰斗怎麼能叫刀劍神域”一般,湊齊最後一集的時間,這些“湊時間”做得過於生硬,也讓人覺得難以捉摸用意。
總結:
《刀劍神域 愛麗絲篇》的制作確實對得起Aniplex的重視,不過劇情的問題讓它非常拉胯,再加上一些湊時間的魔改,桐人復活之前又很拖沓,惡趣味的畫面漫天飛,最終讓整個篇幅又長,又缺乏亮點,劇情本身也沒有太多的亮點,基本展開的方向都是可以預測的,我覺得比起隔壁的輕改《Re: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》比,都還有差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