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是否和日本的媒體喜歡“玩標題”有關系,每年的日本都會有很多的選美比賽,最厲害的是“日本小姐”、“日本國際小姐”、“日本環球小姐”,官方且帶有地區性質的有:北方的“冰河小姐”、南方的“芙蓉小姐”,此外還有面向學生的,最可愛女子大學生、高中生、初中生”、“最帥男子大學生、高中生、初中生”。
其他的選美比賽就不列舉 ,反正就日本的選美比賽數量來看你,我願稱該國是世界上最喜歡選美的國家。

成年人選美還好說,學生的天職是學習,整這些能把學習搞好嗎?我自認為評論區應該是看不到這樣的話的,所以不做過度解釋。
日本女性從初中開始就會學習化妝,基本上是一輩子的事情了,在這樣愛美之心泛濫的情況下,搞一搞符合年輕人需求的選美比賽似乎也正常。
據我了解每年的日本高中生大學生選美比賽,海外也會有不少人尤其是阿宅會關注。不過呢,大家不是為了欣賞美少女和看靚仔,主要是為了看熱鬧。歷年來,日本高中生大學生的選美最後的冠軍都一般,印象中還不錯的是2017年大學生選美。

近日日本高中生選美大賽,評選“2021最可愛高一女生”和“2021最帥氣高一男生”的比賽落幕,冠軍女生是來自大阪的美月,冠軍男生是來自新潟縣的山崎。山崎還是挺耐看的,看起來很乖又很禮貌的那種,但是美月就不太行了,有不少阿宅對此吐槽,說一點不可愛,比動漫裡差遠了。


為什麼會是這樣,是日本人和大家的審美不一樣嗎?齋藤飛鳥、橋本環奈、長澤雅美、新垣結衣,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些女演員很漂亮,所以審美傾向上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。


大家不妨換個角度從比賽參賽入手。選美比賽有一定的社交壓力,所以會篩掉一部分可能相貌不錯但是不夠勇敢的女孩子,也不排除一些心高氣傲的美少女不屑於參見這種比賽。
或者我們還可以從“可愛”一詞入手,日本人說的“可愛”是什麼。四方田犬彥寫過一本書《論可愛》,書有點年頭了但也是21世紀出版的作品,我想多少還是可以參考的。
四方田犬彥在做過問卷調查采訪後認為“可愛”是“幼小、懷舊、孩子氣”的,“可愛”是贊美也是安慰,“可愛”不一定是美的事物,有些實際上很怪誕的東西也會顯得“可愛”,比方說洋娃娃。
放在人身上,“可愛”有些時候則是“消費主義”的助力。書中四方田犬彥例舉了面向不同年齡的有關於“可愛”的雜志,《Cawaii!》、《CUTiE》和《JJ》,分別面向的年齡是14-17、17-20、18-22。
《Cawaii!》中“可愛”就是吸引男孩子的目光,教你穿著打扮讓自己看起來更討喜,《CUTiE》開始主張內在,不拘泥於外在形象、《JJ》中認為“可愛”是個問題,是“女孩”到“女人”之間要解決的,這個雜志就是做這個的。
表面是教女孩子如何變得可愛,或是從可愛往上升一級,實則是了解不同年齡的需求後,以“可愛”知名讓她們買買買。

我們回到上文中的“2021最可愛高一女生”,這些參賽的女孩子可能是受到了消費主義的驅使參加了比賽,評判標准似乎也不是單純的“選美”,從冠軍來看並不是“幼小、懷舊、孩子氣”。
比賽的結果可能更多是“安慰”,“你們這些參與‘最可愛高一女生’的女孩子可真是‘可愛’啊,尤其是你美月,你是這群‘可愛’之人中最‘可愛’的那一個”。依托於有期待就會變更好的“皮格馬利翁效應”,冠軍美月在未來也許真的會變得更符合大眾眼中的那種“可愛”。

在前文文中的阿宅吐槽,冠軍比動漫裡差遠了,這個無法反駁,但拿兩者做比較多少有些不合適。
動漫中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都在討好觀眾,摒除了現實中不太好接受的不美好的部分,留下的那些不美好也在某種程度上很討喜,並且只局限於動漫,比方說“傲嬌”這個屬性。

現實的“可愛”是總體呈現的感覺,動漫中的“可愛”(萌)可以是整體,也可以是局部。比方說“JK校服”,在動漫中這是一種萌元素,單靠這一點就可以讓一些阿宅感到快樂,而放在現實不過是件衣服。

對於日本的各種選美,我認為沒必要想太多,比起“比賽”當它是“娛樂活動”應該會更加合適。